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

愚蠢的定義

未踏入這一行之前,對翻譯的了解僅止於大三翻譯課的教授..的長相..的輪廓,以及他的性別 (是個中年男子)。除此以外,一無所知。

「也未免太混了!」面試主考官搖著頭說,言下之意是叫我皮繃緊一點。

原以為誠實回答會被打槍,沒想到我還是進來了。接下來,我開始認真探索大學時代遺忘的那一年翻譯課程所要傳達的真義:信、達、雅。

老實說,透過文字,要百分之百傳達原作者的意思,幾乎是不可能,尤其是文學類文章或小說。科技類的內容則較明確,較直接。我們這一行做的就是科技類翻譯。要入門不難,但講求速度和規格,也就是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,按照客戶或公司制訂的規格完成符合正確性、一致性等要求的翻譯結果。

科技類翻譯的難易度,因產業而異,也因譯者的專業領域而異。遇熟悉領域,便敲鍵如飛,不熟悉的專業領域,則幾乎動彈不得,光是查專業詞彙就死了一堆細胞。所以說,它的專業門檻是高的,挑戰性也高。對於喜歡吸收科技新知的人,這行業是可魚與熊掌兼得的不錯選擇。

話題再回到信、達、雅,這個翻譯界的最高準則,我們這一行的標準似乎不是那麼回事。至少「雅」並不在規格範圍內。「雅」有揮灑空間,但科技翻譯只要求中規中矩的信與達,再加上其他完全不可踰矩的界線:不可有愚蠢的錯誤。

何謂愚蠢的錯誤?就是太明顯的,連不會翻譯的人都不會犯的錯誤,例如錯別字,打錯數字,看錯字等等。

這時,我才明白自己被歸類為「愚蠢」。要不「愚蠢」,就要有細心和謹慎能力。我的細心和謹慎能力便在一次次扼然的挫敗中磨練出來。

文字一向是我如魚得水的利器。還記得有一次翻了一篇某世界知名大廠的行銷文稿,以為憑自己不錯的英文理解力和中文表達能力,應該可以一次搞定。在交出之前,還重複看了好幾遍,心想:客戶一定會為這些優美的文字讚賞不已。

才自我陶醉沒五分鐘,就被主管退稿。「數字打錯,重看一遍!」

啊...我是眼睛脫窗嗎,明明重複看了好幾遍,怎麼沒看到這個錯誤?再核對兩遍後,信心滿滿交出 (我就不信還會被挑出問題)。

「怎麼有錯別字,原文明明是 TREEP,怎會變成 TRREP?這是人家的品牌耶,被你改了還得了?!」

被臭罵一頓的我漲紅臉,頭垂垂。

我是怎麼了?飽滿的自信頓時瓦解成一片片的自我懷疑。古人真的太厲害了,原來「視而不見」真有這一回事。

為何會視而不見?是心不在焉?還是鬼遮眼?帶著這個未解的謎,我一字一字地定格核對,不信這回還會有錯誤。

「我的媽!」這聲慘叫不是我的,但我的魂已飛掉好幾條。「你怎麼把原稿的格式都改了?這標題的粗體字被你吃了嗎?!」

原稿格式?連這也是品管規定?太吹毛求疵了吧。

沒錯,科技翻譯就是這麼吹毛求疵,它不要你文字優美,只要格式正確。

夠硬吧,它就是科技。

在這硬綁綁的教育體系下,我和我的主管一樣,慢慢練就出滿眼吹毛求疵的功力,餐廳的菜單或 KTV 的點歌單,都逃不過我的法眼:「服務生,我要一客『邵』興醉雞,但是你們怎麼把人家的地名改了啊?!」

語氣夠刻薄吧,但也不能怪我,誰叫這家餐廳犯了這麼愚蠢的錯誤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