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

有沒有誠意啊

「什麼沒問題?明明錯誤一堆。有沒有誠意啊?!」同事悻悻然嘟嚷著,一邊盯著螢幕修改眼前的稿件,一邊有仇似地用力敲鍵盤。

最近老是聽到「沒誠意」這三個字,可見多數人都在意別人是否有拿出誠意來對待他。例如,有人跟我說話,我完全沒看他,沒理會他,對方便氣到要和我絕交,因為他認為我沒誠意對待他,不論我是否是真的沒聽到,還是故意迴避。

反省後,發現是自己太不會做人,或是忽略人的期待,造成情緒上的波動,甚至交情惡化。

在工作上,沒誠意的現象則表現在工作成果或品質上。一篇譯好的稿件連篇錯字漏譯,或是硬綁綁的中文如機器翻譯,沒有原作的靈魂,沒有讓讀者享受到喜悅或流暢的閱讀感,就表示譯者沒用心,草率行事。套一句同事的名言:行屍走肉般工作著,熱情之火滅了,意義也消失了,錯誤就多了。

好個令人無奈的註解。難道「錯誤就多了」也有不可抗拒的理由嗎?把這理由丟給上司,簡直找死!沒能力,好歹也拿出誠意來。再套句某篇大大的文章中說到的愚蠢的錯誤,漏譯錯字這麼愚蠢的錯誤,只要是長眼睛、中文有國中程度的人,都可以做到不犯吧?

有人義正詞嚴地反駁說「只要是人難免會有精神不濟,看走眼的時候!」

嗯,好像是這樣沒錯,所以才會設 QA 流程這玩意兒。第一個翻譯的人翻完後自行檢查一遍,審核的人再檢查一遍。更謹慎一點,再設第三關 Proofread。這樣再挑不出錯來,只好請回家喝西北風。

但是,流程有優點也有缺點,因為人有依賴性,第一關的人若責任心不足,在潛意識裡會依賴第二關的人,同理第二關的人會依賴第三關的人。最後,錯誤成了必然的結果,好像翻譯的人怕審稿人員工作太輕鬆似的。

要導正這種惡性循環,我想,依照人的劣根性,只有恐嚇殺頭,或許才能將人溺水前的求生本能逼出來吧。

感嘆現今責任心+能力+細心度俱佳的人才真的越來越少了,這一行又是如耗眼力和腦力,撐著的就靠那天生吃這行飯的意志力或熱情。

話雖如此,我仍要樂觀設想同仁們的責任心都有了,不過這樣還不夠,請以「誠意」+「幾近龜毛的用心」做好第一關翻譯,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,不然就設想哪一天你們也會是第二關審稿人員,成為不夠誠意及用心的受害人。這不也是害人害己的另一種註解呢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